BOBBOB:专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霁: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难得的重大机遇。”党委书记、院长周霁深有体会。
周霁认为,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深入把握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立足于国外,立足于我国整体发展。未来科技向何处发展,如何与产业融合,需要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咨询研究团队,为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中国工程院作为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和咨询学术机构,应该能够在“十三五”期间大展宏图。
BOB要为国家寻找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争取在部分地区实现弯道超车
周霁说:“回顾历史,科技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每一次产业革命都离不开技术革命。工程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带来深刻的提升在社会生产力方面,改变和推动人类文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BOB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之中,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周霁说,新科技革命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界限。
“21世纪,创新能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周霁表示,近年来,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等规划,德国率先发布“工业4.0”战略。这些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工程产业化水平。
“工程技术承担着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是科技改变世界的直接工具。作为国家工程科技智库,中科院的重要职责“工科”是推动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周霁表示,工程化和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创新成果只有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为市场设计和工业化。
BOB
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和引导。 “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强,自主创新特别是独创性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之又少产权,核心技术高度依赖国外。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周霁说,这些不足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制造-加工-组装”环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科技领域是一个无形的舞台。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到的,也不能被市场换来的。”周济表示,我国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走在前列。未来,我们必须在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始终把握科技创新成果工程产业化的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产业化,尽快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驱动力。
周霁说过,面对差距不要小看自己。目前,我国工程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工程\院院长,有的开始走在前列。我国也有集中办大事的优势。 “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院正在寻找突破口和国家瞄准的主攻方向,力争在部分地区实现弯道超车。
“我国在载人航天、高铁、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等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成就。”周霁说。
继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加强院士队伍建设
“院士是我国科技人员的最高学术职称,院士群体在科技领域具有示范作用,是风向标。中国工程院应发挥引领作用院士,确保院士团队的纯洁性。”周霁说。
院士是“国之财富、人民之骄傲、民族之光”。长期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推动科技界产生思想、战略、成果和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院士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时院士的选拔受到非学术因素的过多干扰,兼职院士过多等,这些问题都给院士团队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周霁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完善院士制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和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中国工程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修订完善了中国工程院章程。在改革院士候选人提名程序、完善院士共选机制、增加全体院士终选、调整候选人年龄和身份规定、加强候选人材料公示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及投诉调查机制。 In 2015,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elected 70 newly elected academicians and 8 foreign academicians, which have won high prais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总的来说,我院将把院士改选制度的完善和完善与完成本次院士增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新的改革措施已经得到很好的落实,院士改选制度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为进一步完善院士共选制度,做好今后的院士共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霁说。
他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院将进一步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院士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注重学术和荣誉院士职称性质,坚持院士标准和条件,坚持质量第一 以一为原则,不断优化院士队伍学科、年龄等结构中国工程\院院长,吸纳更多合格中青年高龄工程科技人才进入院士队伍。新的更大贡献。
做好战略咨询,选好话题,选对话题
中国工程院的主要工作是就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 2015年,中国工程院成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院将如何提升智库水平?
周霁表示,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在院士等智力资源的帮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磋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2012-2014年,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经过大量调研,形成了《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提出国家城镇化发展、“人民城镇化”等重要意见和建议,组织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为中央决策和实施“中国制造”做出了贡献2025 年”。周霁说,2015年共立联合咨询研究项目120项中国工程\院院长,共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提交研究报告60篇。
“近年来,我们的咨询和研究项目数量显着增长。今后中国工程\院院长,我们要稳定项目数量,加强研究质量。做好战略咨询工作,提高咨询研究项目的研究质量,核心是选好课题,选对课题。”周霁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院将战略咨询作为智库建设的核心任务。
他还表示,“十三五”期间,工程院将完善智库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坚持发展方向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建设专业化研究队伍,依托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
BOB“中国工程院拥有优质的智力资源,我们的建议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提供客观、独立的咨询意见。这些是我们战略咨询的特点和竞争力。”周霁说,以后要立足我国。根据国情,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本着服务决策的原则,不断为国家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适度推进。 (原标题: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前辈谈创新⑤)——专访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周霁)